放眼全球的羊群當中,運動表現最為精湛,甚至開創大排量運動速克達之先河的就屬YAMAHA TMAX了,在過去大型速克達給人的印象就是舒適與溫文儒雅,壓根不會把它跟運動性、操控表現連結在一塊,直到TMAX的出現改變了這樣的局面,在市場上獲得了極大的成功,直到今天它仍然是許多車迷心目中最有跑格的大型速克達,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16年裡究竟改變了哪些地方。

廣告

初代 TMAX500 (2001~2003)

TMAX一開始的宗旨就是要開發出運動表現優異的速克達車種,擺脫大型速克達操控不俐落的刻板印象,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從初代TMAX就擁有著許多科技革新,最大的差異就是動力單元,以往的速克達都是將變速結構設置在後搖臂上,而TMAX將CVT變速結構整合到引擎的後方,並且使用確動皮帶降低動力流失,終傳則是使用兩段封閉式鏈條來達成;變速系統專心負責變速工作,鏈條只需要負責驅動後輪,降低後搖臂重量,讓車身的重心更集中。
搭載500c.c.的並列雙缸引擎能發揮40匹馬力,使用新的鑽石型鋼管車架和強壯的懸吊設計,讓它擁有不俗的操控表現,搭配上動感流線的外型,為大型速克達市場投下震撼彈。

初代即採用將變速箱整合在燃燒室後方的新式引擎

1.5代 TMAX500 (2004~2007)


三年後做了初次小改款,以第一代TMAX500為基礎,將化油器供油系統換成先進的噴射供油系統,更換新型活塞及曲軸連桿,壓縮比從原本的10.1:1提升為10.9:1,讓引擎中低速反應更迅速,最大馬力因此提升至44匹;煞車由前單碟改為267mm前雙碟搭配雙對二卡鉗,前叉也加粗到41mm的規格,藉此應付強化後的煞車,其47:53的前後配重比例提供更好的操控表現。
雖然這次的改款在外觀上沒有太大的變動,但增加了晶片防盜鑰匙、手煞車系統及更大的置物空間,不因強化運動表現而失去了便利的本質,後輪從150/70-14升級到160/60R15強化了後輪的穩定性。

使用鏈條傳動的速克達並不普遍,但這樣的構造確實非常堅固

二代 TMAX500 (2008~2011)

圖為後期推出的 WGP 50th Anniversary Limited T-Max 限量塗裝

經過了6年的淬鍊,第二代TMAX採用了後掠式頭燈,讓視覺感更有侵略性,後方的扶手也從前代的一體式改為分離式設計,排氣管伴隨著車尾的角度跟著上揚,從渾圓流線的風格轉為銳利紋理分明的風格。
在車殼底下看不到的地方則是已經脫胎換骨,採用全新開發的CF壓鑄鋁合金車架,比之前的鑽石型鋼管車架減少5公斤;前端換上43mm正叉、15吋前輪框,讓軸距微幅增加了5mm,煞車系統升級對向四活塞卡鉗,加上重心非常低的引擎擺放位置,給人既穩定又輕快的感受,引擎部分改變了集氣箱的位置,壓縮比再次提高到11.0:1,提升各轉速的出力表現。

三代 TMAX530 (2012~2014)

隨著世代的不同,TMAX車系於2012年做了一次大改款,活塞行程不變,缸徑由66mm擴大到68mm,使用輕量的鋁合金活塞、凸輪軸,加大進氣門尺寸、換上霧化效果更好的12孔噴油嘴,排氣量由499cm3提升至530cm3,壓縮比調降為10.9:1,令最大馬力來到了46.5匹的水準,不僅如此,新款TMAX也將原本二次減速鏈條傳動,更換為效率更好的確動皮帶做為終傳,搖臂順勢改成檔車式鋁合金搖臂,進一步減輕後懸吊的簧下重量,也讓前後配重比來到48:52的傲人成績,骨子則是沿用輕量的鋁合金車架。
車身換上了全新的板件,凸顯車體的肌肉線條,視覺感明顯霸氣許多,配合不同區塊的配色,讓人想不多看一眼都很難,除此之外大燈也換上了投射式魚眼大燈,強化夜間照明效果。

改為確動皮帶做為終傳,動力傳輸效率提升之外,也讓搖臂得以改為檔車型式的鋁合金搖臂

四代 TMAX530 (2015~2016)

由於其他競爭對手戰力不斷提升,四代車款在配備上大幅進化,換上了41mm倒立式鉗叉、267mm浮動碟盤與對四輻射卡鉗,除了提升操駕表現之外,也鞏固了Super Sport Scooter的定位。
前方透明風鏡具有高度可調的功能(需要工具),風鏡前方車頭處也多了一個”擴散器”造型,創造更好的導流效果,頭燈改成兼具省電與高照度的LED燈具。
除了車頭以外其它地方的造型與前代的差異並不大,不過增加了非常便利的Keyless免鑰匙系統,僅需把智慧型感應器放在口袋,透過傳統鑰匙位置的按鈕就能取代傳統鑰匙功能,左側手套箱位置則多了12V電源供應,可以輕易轉接為手機、行車紀錄器充電,在便利性與人性化上面進步不少。

首次換上了41mm倒立式前叉與雙子星輻射卡鉗,更深化了運動速克達王者的色彩

五代 TMAX530 (2017)

剛結束不久的米蘭車展中,第五代TMAX正式發表,一改霸氣/壯碩的造型,轉為流線、緊緻且充滿未來感的風格,車體明顯比前兩代小了半號,懸吊、引擎及車架以四代的基礎下微調,後搖臂加長40mm增加行路性,但軸距卻逆勢縮短5mm兼顧靈活輕快的表現。
除了外觀與細部的改變之外,這次改款還衍生出兩個高階車款,分別是增加了D-MODE動力可調、My TMAX Connect智慧連線的TMAX SX,以及具備所有前述功能外,還擁有定速巡航功能、電熱手把/椅墊、電動可調風鏡,讓TMAX有用多的實力與它排更大排氣量、更高訂價的車款抗衡。
此外因應全球安全法規,ABS防鎖死煞車及更先進的TCS循跡防滑系統皆列為全車系的標配,還多預留了Dainese D-Air感應器,能搭配D-Air氣囊的騎士服裝搭配,總總跡象都顯示騎士人身安全是下個車廠間比拼的重點。

延伸閱讀:電控跑羊。YAMAHA TMAX530 SX/DX賽道試乘

沿用了三代的排氣管造型終於改為更動感的設計

而至今TAMX不斷的演進,更在2018年推出 Yamaha TMAX SX Sport Edition

TMAX SX Sport Edition以黑、白兩種顏色問世,動力規格與原本的TMAX SX相同,並沒有針對引擎輸出進行更動。既然是運動特仕版,當然,原本就在SX版本上的好料一樣都不會少,舉凡電子油門、TCS、兩種騎乘模式D-Mode、輻射卡鉗、My TMAX Connect等。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不仿給cyberrider粉絲團一個讚,為你提供更多愛車,旅遊,賽事資訊。

延伸導讀:進化的先驅 2017 TMAX、TMAX SX/DX強勢攻占

 

Facebook留言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