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騎車這麼多年,你真的用對方法暖車? 噴射車就不用暖車嗎?

車行老闆:發動後記得暖車一下再出發,對車子比較好喔!

相信許多車主都有這樣的習慣(或聽過這樣一段話),不管是機車、汽車,冷車發動時會原地暖車一段時間才上路;坊間關於暖車的說法五花八門,有人說要原地怠速暖車、有人說低速行駛暖車,也有人說根本就不需要暖車,到底誰說的方法才是對的? 又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1.暖車的觀念是從哪來的?
2.引擎運轉潤滑
3.工作溫度是什麼?
4.對健康/環境的威脅
5.對於車輛的危害
6.錯誤的暖車方式
7.如何正確的暖車?
8.總結

1.暖車的觀念是從哪來的?

一開始先從暖車觀念的來源說起,過去化油器供油因為霧化效果不佳,需要靠汽缸的高溫幫助油氣霧化,未達工作溫度之前燃燒效率低落,容易出現動力不順等問題,所以才會有需要暖車的觀念產生。

目前市面上的新車都採用先進的電腦噴射系統,加上台灣屬於亞熱帶季風型氣候,平均溫度約在攝氏15~28 °C,引擎不會處於過度低溫的狀態;甚至多數車主手冊上都會告訴你『發動後不必熱車,直接行駛即可』。除非是採用化油器的老車,否則沒有原地暖車的必要。

2.引擎運轉潤滑

車輛在長時間停放之後,引擎內部的機油因為重力匯集到油底殼當中,剛發動時引擎處於缺乏潤滑的狀態,大約在發動之後 15~30秒 機油就會被快速旋轉的曲軸噴濺到汽缸壁、連桿等需要潤滑的部位,此時就是起步出發的最佳時機。

引擎各部位得到一定潤滑程度再上路,可以避免一些不正常磨損,對於延長車輛的使用壽命也有幫助,不過就算一發動就馬上起步上路,只要保持在低速不猛催油門的狀態,就能達到與原地怠速30秒相同的效果。

3.工作溫度是什麼?

內燃機引擎都有工程師設定的工作溫度,隨著引擎不同的使用條件與需求而有所差異,在工作溫度下引擎會以最高的工作效率運轉,同時機油的流動性與潤滑性也會最好,但並不代表一定要達到工作溫度才能行駛。

原地暖車時引擎溫度上升緩慢,同時無法幫助其他機件達到工作溫度,不僅沒有效率還會造成不必要的空氣汙染,尤其在地下室停車場影響更是明顯。

4.對健康/環境的威脅

日前,國內環保署在各大室內停車場進行檢測,發現下班時段停車場裡空氣有害物質是上班時段的3倍以上,研判就是國人習慣原地怠速暖車,造成空氣裡有毒物質(苯、丙烯醛)迅速飆升;戴著安全帽的騎士幾乎是直接把髒空氣吸入肺部,在健康上的危害一點都不亞於汽車駕駛人。而這些有害氣體也會對地球環境造成嚴重汙染。 (燃燒不完全會產生苯、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

5.對於車輛的危害

原地暖車時車由於引擎沒有負載,加上引擎溫度上升緩慢,使混合油氣燃燒不完全,除了會排出苯、丙烯醛等有毒氣體外,也容易在汽缸內形成積碳,增加引擎內部的運轉阻力,同時會造成更多的磨損,漸漸使引擎的運轉表現越來越差。此外燃燒不完全產生的硫化物容易與機油混合,造成機油快速酸性劣化,使機油的潤滑效果大打折扣。

原地暖車除了溫度上升慢,未達工作溫度前容易產生積碳,以及未完全燃燒的油氣會從活塞環滲透到機油裡造成機油劣化。原地暖車對現代的新式引擎並沒有益處。

6.錯誤的暖車方式

許多人會以大催油門的方式加快暖車,但因為引擎尚未達到工作溫度,加上發動初期引擎潤滑性不足,大催油門的暖車方式恐對造成引擎更大的傷害(異常磨損)。

7.如何正確的暖車?

發動引擎 → 靜待15~30秒 → 低速行駛(平順) → 達到工作溫度後即可恢復一般駕駛習慣

以上說明了各種原地暖車的壞處及原因,現在告訴大家正確的暖車方式。受益於電子噴射供油及引擎製造科技的進步,現在的車輛發動後15~30秒即可直接上路,此時以平順、不重催油門的方式行駛(動態暖車),待3~5分鐘到達引擎工作溫度時即可恢復一般駕駛習慣。

8.總結

出發時的前幾個紅綠燈都可以提升引擎溫度,無須停在停車場內怠速暖車

原地暖車對車輛並沒有太大幫助,甚至會造成環境與車輛的傷害,以科學的角度了解車輛,並適當的方式暖車才能夠讓愛車保持最佳狀態;以小編的習慣來說,出發前第一個步驟就是發動車輛,接著戴上安全帽及防摔手套,此時跨上愛車踢側柱約莫過了30秒,剛好是最佳的出發時機,再隨著水溫錶的數值逐步提高引擎轉速。正確暖車!你做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