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殼的就是仿賽,進口的都叫哈雷?
雖然這是網路上戲謔的語句,但對於剛接觸的新手來說也確實是這樣子。因為各式各樣的機車,有殼的,不就都是跑車才會有的設計嗎?而美式,只要長那個樣子就是哈雷不是嘛?
由於機車文化是從歐、美開始,因此各種車型的變化以及相對應的稱呼,其實都是和當地的市場與生態脫不了關係。所以對於長期以CVT自動變速的速克達為主流的台灣騎士來說,要認清各種不同的機型款式,的確有那麼一些的障礙,因此,我們就一個個來認識一下吧。
ON ROAD系列
所謂的ON ROAD(在路面上),意指所有在鋪裝路面上使用的機種。事實上,摩托車粗分的話就是ON ROAD 與OFF ROAD(在路面外)兩種。因此,無論是有殼的、沒殼的,旅遊的、運動的,只要是在路上跑的,都是所謂的ON ROAD機型。
NK(或STANDARD或STREET)
所謂的NK,就是NAKED(裸)的意思。顧名思義,也就是無罩車種的意思。因此,只要是沒有整流罩設計的機種,你可以稱呼它為NK車種,也可以叫它為STANDARD(標準)或STREET(街)。那為什麼不要只用單一的稱呼呢?事實上,稱為NK的話,是相對於有整流罩的車。所以如果今天所有的車都沒有整流罩的設計,自然不會有NK的稱呼出現。而為什麼會有STANDARD或STREET的稱呼,是因為摩托車最早的模樣,就是架上引擎的腳踏車,因此說這種模樣為標準,的確是再標準也不過。而之所以會再有STREET(街車)這樣的稱呼,也是因為相對於逐漸演化出各種不同定位的車型(跑車、休旅車等)而有的稱呼。不過隨著科技的進步,現在有些車雖然定位是街車,但因為移植了許多從跑車過來的性能,其定位便會在STREET與SPORT之間互跨。
SPORT
所謂的運動(SPORT),也就是有殼(整流罩)的跑車了。當然,到這邊我們腦海裡出現的;想當然爾就會出現一些像是CBR1000RR、R1、GSX-R 1000、ZX-10R這些標準的跑車模樣。事實上,由於這日本四大天王確實有其賽車的血源,因此這些血統純正的跑車也會被稱為SUPER SPORT。但無論如何,任何車種只要裝上了整流罩之後,廠商宣稱其為SPORT車種也不能說不對。只是挑剔的消費者這時候就會從血統是否純正這邊來評論了。但如果回過頭來檢視機車歷史的話,跑車的演進也確實是從無罩的街車裝上整流罩開始。所以,說有殼的就是仿賽(SPORT),其實不能說不對。只是一如之前所說的,血統是不是純正這點就會被人拿來做文章了。另外,所謂的仿賽,其實是早期的稱呼,也就是RACER REPLICA的意思。而現在包括日本的四大車廠是沒有出這樣的機型因此也沒有在這樣稱呼的。而在台灣由於大家都把仿賽這詞掛在嘴邊,長久以來,便成為SPORT車種的代名詞。其實這之間的差別可說是一直隨著時代的演進而在變化的。
TOURING(SPORT TOURING)
說到有殼的車,TOURING的旅遊機種也會有整流罩的設計,那如果照之前所說的;有殼的就是跑車的定義來論的話,TOURING豈不是也應該稱之為跑車?的確,照這樣講的話,TOURING確實要被當成跑車。但別忘了,字面上既然是TOURING,在設計上當然不會像跑車的設計一樣以性能為優先。相反的,像是會增加車重的行李箱,隨車音響,強調前後坐都舒適的騎乘姿勢,甚至是電動調整的風鏡、加溫椅座等,這些在賽車上完全不會出現的東西,自然把TOURING和SPORT做出了明顯的區分。不過有趣的是,由於科技的進步,早期在TOURING上無法兼具的大馬力與運動性,在現代的車種上也逐漸移植了進來,因此有部份的機種雖然是定位在TOURING,但由於具備了一定程度的運動性,因此這樣的機型也會被稱呼為SPORT TOURING。
DUAL
我們稱為多功能車的DUAL,其定義即在於橫跨ON ROAD/OFF ROAD兩界的機種。而在這種機型中堪稱為代表的,可說就是BMW的GS車系了。單就外型的話會給人有越野車型(OFF ROAD)的感覺,而騎這些車的,卻幾乎都是在路上跑。但事實上,這也正是這種車型的特色。也就是;基本上還是行駛於一般的鋪裝道路,但就算碰到了非鋪裝的惡劣路況,也還是具有一定的行駛能力。因此,這種車型便以DUAL(雙重)這樣來定義。說到這邊,或許你會認為標準的越野車不也是具有一樣的能力嗎?但其實無論在車重上,續航力上,以及乘坐的舒適性和行李的搭載能力上,標準的越野車就不會有這樣的設計考慮了。此外,標準的越野車所配備的輪胎,也一定是以能夠對付惡劣路面的越野胎為標配。而多功能車配備的輪胎,則是以具備可以在道路與非道路上使用的多功能胎為主。
MOTARD(SUPER MOTO)
我們稱為滑胎車的,其實也是從越野車所衍生出來的機型,因此若不仔細看的話,還真會有搞不清楚的情況發生。其外型與基本的設定上都與越野車相同。最大的差別在於其前後輪框尺寸與輪胎皆以ON ROAD的需求來設定(要求越野功能的輪胎在尺寸上一定是前大後小,而花紋一定是大顆粒的巧克力胎。之所以會稱為巧克力胎,係因台灣的大波露巧克力的造型與越野胎的花紋相仿,因此在台灣即戲稱此種越野胎為巧克力胎。不過如果你把它直譯成CHOCOLATE TIRE去跟外國人說的話,你可能買到的會是一條巧克力而不是輪胎)。
CRUISER
我們泛稱為美式機車的CRUISER,當然代表性的就是美國廠家的機種。但所謂的美式裡面,其實又衍生出其它的細分,這點我們在等一下的改裝車裡面再去詳述。無論如何,所謂的美式機車,就必定是以長軸距又低矮的車身,以及寬大的把手,淚滴狀的油箱,後傾的騎乘姿勢這些條件所構成。
CUSTOM
客製車,也就是我們泛稱的改裝車。但這個項目裡其實又細分為許多。大部份來說以美式機種較多。像是
CHOPPER風格
基本上必須是具有加長的前叉以及龍頭把手,沒有後懸吊裝置,連同座位一起高翹的車尾之類的風格。
BOBBER風格
大部份必須是具有將前擋泥板拆卸,後擋泥板切短或小型化,以及以輕量為目的將車身許多零件拆除的風格。
BRAT風格
從日本流行起來的改裝風格,改裝車種大部份以山葉的XS650或SR400為主。其特色為裸露的車架。移除前、後土除,或切短。平且薄的椅墊設計。小型的油箱和頭燈。
TRACKER風格
起源於美國的滑胎賽,大多為改裝自哈雷的車型。其風格為大尺寸的輪胎,方便於扭動的大型龍頭把手,單座,移除前擋泥板或小型化等。
在這樣的機車文化裡,由於車廠與使用者之間彼此影響著(原本車廠的設計被使用者改成一股潮流之後,變成車廠自己也推出類似風格的車款。就像現在的SCRAMBLER(最早的越野賽是源起於英國的Scramble。然而要把原本奔馳在鋪裝道路上的標準型摩托車去用在沒有鋪裝的野地上行駛,勢必得在輪胎、懸吊,以及任何能避免在越野的過程中損傷的必要改裝。可以說,Scrambler就是街車邁向真正越野車之間的衍生機種。因此,其特色就是具有高離地間隙的上揚排氣系統,短椅座,著重在扭力表現的引擎,簡單的外觀,小油箱,小的儀表與燈具,鋼絲框與越野胎這些特徵)。
CAFE RACER(英國的屁孩在’60年代模仿當時GP賽車風格的車款,具有低俯的分離式車把,細長的油箱造型,單座(尾巴有單座罩);或有或沒有整流罩等這些車體元素),其實也是在’50~’60年代當時的改裝風潮下的產物,演變到現在,反而變成車廠重新製造的全新機種。無論如何,所謂的客製化,就是依騎士喜好去量身打造的改裝車款。當一股風潮被帶動之後,自然就形成一股特色。並沒有一成不變的硬性規定。
不過說了這麼多的改裝車風格,最可悲的事是在台灣,只要你的車改得太漂亮、太有特色,就會在路上被大人關心,然後開你張單子再叫你去驗車,然後你就得把你的車回復成原狀。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OFF ROAD系列
有在路上跑的ON ROAD摩托車,當然就有不在路上跑的OFF ROAD摩托車。而這類型的機種,就是我們俗稱的越野車。但即使是這樣,這裡面也是有所區分的。
Enduro
雖然在外觀上和Motocross很像,但基本上是不一樣的取向。以比賽的方式來說,雖然Enduro也是在爛路上比,但其重點為耐力賽,而非Motocross的爭先賽方式。若以車上配備來說,在油箱容量(較大)以及燈具類(以供合法行駛於一般道路)這些細節上也都是不一樣的地方。
Motocross
超長的避震行程,可輕鬆跨越障礙的車身高度,前大後小的輪框尺寸,具有可以行駛在泥、沙等惡劣路況的越野用胎,輕巧的車身,強大扭力輸出的性能,這就是標準的越野摩托車。在英文當中,由於X和cross(交叉)有互通之意,因此也會有MX這樣的稱呼。
Trials
台灣稱呼為技術車的Trials,是歐洲較為風行的摩托車運動。由於其強調的是平衡以及操控上的細膩技巧,因此像是不適合久坐的座位,不耐長途行駛的小油箱,以及其他不利於正常行駛的設計都一應俱全。不過這些都不是缺點,因為技術車本來就不是給一般人使用的摩托車!而這些所謂的「缺點」,其實都是Trials必要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