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採用彩色磁磚,並融入了廟宇剪黏的台式華麗風,加上神仙與各個寓意的動植物,在當時肯定是豪華無比的氣派。

當生活的條件到了一定的程度的時候,人類自然會想出一些有的沒的。炫富從來不是現在才有。在過往的各種朝代,不分東、西方,藝術與財富向來是不可分的。因為當肚子都餵不飽的時候,誰還有時間去欣賞所謂的藝術呢。但也正因如此,從一個民族的美學就可以知道它們的素養是處於吃不飽;吃得飽,還是吃很飽的程度。

用現代經典穿梭在古時的經典,除了浪漫還是浪漫。

台灣雖然歷經了多種文化的影響,但大部分的老街皆為日據時代所遺留下來。而日本又因為在明治維新的時候吸收了大量歐洲的文化,因此在台灣的老街上最常見的建築風格,就是所謂的日式巴洛克風格建築了。

大溪最早的歷史應該是屬於泰雅族的勢力範圍。然後在外族的侵入,對,就是所謂的台灣人進入並發展商業行為下興盛起來。彼時盛產的樟腦、茶葉等藉著尚未淤積的大漢溪水路運送,因此將原名為大姑陷的大溪地區發展成熱鬧的聚落。到了日據大正時期,在當時的「都市計畫」下,大溪老街遂呈現出現此時的模樣。

最頂的孔雀,龍魚和金蟾,以及花果綿延的意象,既展示了家業的實力,也說明了屋主企求的願望。
這個標準的大正式建築屋主據傳是清代的秀才。

所謂的巴洛克風格,必須要知道歐洲當時發生了些什麼事。以建築的發展來說,又必須要追朔到古希臘與羅馬時代,也因此,當我們在大溪看到的一些建築細節,其實是遠從那個時候所流傳下來的。當然這事情沒那麼簡單,但簡單來說,就是在後來的文藝復興過程中,當代的大師們又創造出新世代的風格,而日本又在明治維新的脫胎換骨下,更因此吸收了大量的建築元素,而大溪街區的風貌,就在如此輾轉的因緣際會之下成形。

西方風格明顯的巨大貝殼,只差維納斯站在上面了。
多立克柱頭搭配東方龍魚的華麗圖案
常見於羅馬神殿的柯林新柱頭
愛奧尼亞式柱頭與連綿延伸的花草裝飾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難道,我會如來神掌也要告訴你?沒錯,就是要讓你知道,這烏衣舊族的牌匾已經說明了家族的顯赫。

是當地呂氏大家族的物業,左右邊牆上兩隻麒麟分別踏著琴棋書畫,騎樓廊柱拱頂則以彩色的剪黏花朵裝飾。
洛可可風的商行建築,氣派的雙柱式結構與圓頂彷如神殿般讓人驚嘆。事實上這也確實是當時的富商才有辦法蓋出的豪宅。
方便商旅通行的古道,見證了大漢溪的興衰。

來老街千萬不要只是吃吃喝喝,隨意的瞎逛。看看這些華麗繁複的裝飾,其之所以能歷經悠遠的歷史而流傳,正是美學的經典代表之作。大溪的代表性建築主要在和平路、中山路、中央路這三條路上。有興去的朋友,不妨找個時間去漫遊一下。

本圖並非大溪老街,而是大溪附近的三峽老街。

在繁華盛世之後,靠著水路興起的大溪也終將面臨物換星移的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