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舒適與豪華的騎乘享受,但外型樸實的車款無法勾動你的心弦,溫文儒雅的動態表現也不是你的菜,那麼BMW R1200RS絕對是為你而誕生的車款,擁有BMW Boxer引擎扭力寬廣與低重心的特性,富有侵略性的前衛外形設計,加上方便實用的高科技電控系統與D-ESA電子懸吊,喜愛旅跑車款的朋友肯定難以抗拒他的魅力。

過去聽了許多車友間對於BMW重機的評價,不管是好是壞還是有種霧裡看花的感覺;別人的標準可能跟自己的感受有著不小的差異,而且新的車款又與之前有著不同的改變,總而言之,再怎麼聽人說都不會比自己親自下去騎還來的直接了。

外觀
新的R1200RS換上了有如當家跑車S1000RR的車頭造型,雖然壓克力燈殼造形左右對稱,但燈具的反射面依然是不對稱的設計,擺脫了過去休旅車款外型過於”樸實”的印象,多的是更引人注目的帥氣外形,讓人一眼就認得出這是BMW的車款。
頭燈採用近/遠分離的雙燈設計,中央多了高亮度晝行燈(白光),除了節省能源消耗與造型的考量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讓其他駕駛人注意到你,增加車輛行駛的安全性,前後方向燈也採用了全LED的燈具。

可以收折的照後鏡增加了停車的方便性,從這角度看去車頭造型像極了”兵蟻”
風鏡具有兩段高低可調的功能(免工具、手動)

三段式鋼管車架也是BMW R系列的特色之一,將強壯的水平對臥引擎視為車架的一部分,不僅僅是多了視覺上的美感,更用輕巧的鋼材達成堅固的車架結構;擁有水平對臥雙缸、豐富電控與電子懸吊的R1200RS重量上居然與並列四缸日系跑旅相差無幾,實屬難得。

整流罩及油箱壯碩的肌理線條,搭配上銀灰色的車架和外露的汽缸頭,德國強大的設計與造車工藝表露無疑。不只是大地方,在小地方一樣有著設計的巧思;前方整流罩兩側的”透明定風翼”就是其一,這樣的設計在S1000RR車款也出現過,對於導流效果有一定的幫助,也凸顯車輛的造形層次。

將引擎視為車架的一部分,搭配輕巧的三段式鋼管車架
前方整流罩兩側的”透明定風翼”就是其一,對於導流效果有一定的幫助

尾燈採用全LED尾燈及煞車燈,明亮的白天仍然有一定的辨識度;原廠標配的行李箱、邊箱固定架造型相當粗壯,除了可以當後扶手使用之外,也省去日後要安裝架子的麻煩。

排氣管採用側排單出的配置,整支電鍍的排氣尾管相當粗壯,在中段的地方有防燙蓋的設計,在騎乘一段時間之後仍要小心尾段的高溫;單搖壁的設計讓鏤空的後輪軸心得以呈現出來,如果能把排氣管上移到不擋住輪框的位置就更棒了。

旅行車款常見的中柱當然也少不了

高科技配備
雖然在汽車上面Keyless免鑰匙系統已經屢見不鮮了,但在摩托車上面僅有少部分高階車款才搭載,R1200RS標配了Keyless Ride免鑰匙系統,由於具備無線感應功能,無論放在背包還是口袋中,只要在感應範圍內都可以直接操作,傳統鑰匙孔則是被按鈕給完全取代了,開/關電門與鎖上龍頭都可以直接用Keyless控制,甚至連開起油箱蓋都是使用Keyless感應的,確實帶來相當大的方便性。

傳統的鑰匙孔位置已經被Keyless感應按鈕完全取代了,甚至還囊括了鎖龍頭的功能

傳統鑰匙並沒有被完全取拿掉,例如導航架的拆裝、椅墊的拆裝與行李箱等都需要用到傳統鑰匙,在車手把冠座的上方標配了衛星導航架,而且連電線都安裝好了,購配對應的導航機即可邊充電邊使用,不愧是高階跑旅才有的配置。
在右側開關總成上可以看到熄火開關與引擎啟動鈕整合在一起,上方還有模式切換鈕、加溫手把開關,只要在怠速的狀態下都能進行模式調整,按鍵布局相當簡潔。相較之下左側開關總成就豐富的多,除了一般的喇叭、方向燈、遠燈、駐車燈、超車燈之外,還有懸吊設定、ABS設定、定速系統、里程/資訊、控制旋鈕等等按鍵,一開始接觸還真不習慣有這麼多按鍵,但熟悉之後你會愛上這些功能。

左側開關總成上琳瑯滿目的各式按鈕

儀錶板改為多功能液晶顯示,時速則為傳統指針式,在開啟電門時會將螢幕、燈號及指針全部運作檢測,並顯示大大的R1200RS字樣,受惠於Keyless免鑰匙系統,所有的啟動過程都不需要將鑰匙拿出來,對於常發生找不到鑰匙的小編來說幫助特別大;透過左側按鈕能輕易切換騎乘模式、懸吊模式等,並且可以從儀錶板取得行車資訊。

懸吊、煞車
做為豪華科技跑旅,懸吊的舒適性一定是相當著重的地方,新的R1200RS將前代的Telelever®前懸吊改為45mm倒立式前叉,後懸吊部分則是EVO Paralever®單搖臂系統配單筒油壓後避震,此外標配了動態電子避震系統(Dynamic ESA®),只需要坐在車上按按鈕即可完成各種設定。除了具有ROAD、DYNAMIC等模式之外,還可依照單人、雙人、裝載行李等不同的負重特性去設定。

調整避震再也不需要用手去轉動前叉頂蓋上的旋鈕了
Dynamic ESA控制單元就隱藏在右側後角踏旁邊

防甩頭低調的安裝在下三角台的位置,因為完全被車體遮蓋的關係,平常還真不會去注意到這個細節,不過在卻可以在你不知不覺中穩定轉向,對於行車安全有一定的幫助。
前煞車配置了雙Brembo對四輻射卡鉗與320mm浮動碟盤,提供線性與穩定的煞車性能,後煞車為Brembo雙活塞卡鉗配上276mm碟盤,此外還搭配了兼具安全與樂趣的BMW進階版ABS,可以針對路況與需求進行不同設定。

動力單元
R1200RS搭載了一具水平對臥雙缸引擎,其實這也是筆者第一次接觸這樣的引擎,除了知道是最能代表BMW重機的引擎與擁有低重心的優點外,對這樣的配置一無所知。
實際上這具引擎擁有1,170cm3的排氣量,並與新一代水鳥R1200GS採用相同的水冷散熱構造;變速箱也從過去的乾式單片離合器,更改為濕式多片離合器,擁有更加易於掌控的特性。受益於汽缸散熱鰭片與水冷散熱並行的優點,新的R1200RS擁有更好的動力輸出與更精緻的運轉品質。
不過這些感受都比不上外露的汽缸來的直接,因為絕大多數的車款活塞都是”上下”往復運作,即使少部分的單缸車有水平擺放,但也不至於凸出於車體外,但畢竟BMW Boxer Engine可是擁有近百年的輝煌歷史,一定有它的獨到之處,讓我非常期待山路試駕的表現。
進化後的EVO-Paralever®搖臂讓軸傳動系統擁有更輕的重量級更好的結構剛性,對於騎士來說,除了比鏈條擁有更長的保養週期外,也不用擔心輪框被鏈條油噴得髒兮兮的(因為軸傳動根本沒有鏈條)。

試駕心得


R1200RS擁有科技化的儀錶板及控制介面,一跨坐上車之後很容易被這些新奇的配備給吸引,手把位於三角台的上方,加上距離坐墊的距離適中,整體有種直挺偏前傾的騎乘三角,不像街車那麼挺也不會像跑車那麼趴,加上風鏡與舒適的座椅,一上車就對他充滿好感。
但說真的實際出發之前,一直擔心過彎時汽缸會不會磨到地面,重量有236公斤靈活性會是如何等疑問,畢竟從來沒有接觸過水平對臥的車款;這樣的擔心隨著油門幅度逐漸逝去,入一檔出發後,線性且充沛的扭力表現相當爽快,在6500轉125牛頓米的扭力就會全數湧現,這代表著通常不會需要太高的轉速,大約在4000~5000轉就非常好騎,即使某些路段的坡度較急仍感覺游刃有餘,不需要頻繁的進退檔位,幾乎用2、3檔就騎完了整段山路。
原廠就配置了油壓式離合器與進階版排檔輔助裝置,在離合器及換檔的感受相當順暢,沒有原先擔心的那種壓力出現,隨著漸漸熟悉車輛的回饋表現,明顯感覺到這輛車在靈活度表現不俗,拜優異的車體結構及懸吊系統,完全感覺不出腳下坐的是一台豪華跑旅車款。兼具了直路穩定的行路表現,進出彎道時雖然不像跑車一般犀利,但具有良好的彎道動態表現,會讓人越騎越上癮。
雖然短短不到兩個小時的試駕,沒能把騎乘模式及電子懸吊的感受細膩的描繪出來,但仍足以讓我感受到R系列跑旅獨特的魅力,恰如其分的騎乘表現與舒適的手把及坐墊,如果能買回家慢慢熟悉那豐富的電子功能,一定會讓你騎到捨不得下車。

再來我們來看看老屁股是怎麼看待R1200RS這台車

對於BMW的R-RS車系來說,真要追溯的話,可以從1976年到1996年的R100RS開始。不過那實在是太久遠的事了,所以我們還是從1993年到2001年的R1100RS來說吧。在當時的R1100RS,使用的是排氣量1085cc,氣油冷四閥,最大出力90hp的Boxer引擎。往復式五檔的變速方式,乾式單板離合器,前後懸吊則已經使用BMW專利的Telelever®和Paralever®。而前後輪則是120/70-17;160/60-18這樣的尺寸。之後隨著R系Boxer引擎的增加排氣量到1150,但外型上幾乎是一模一樣沒變。

雖然外型不突出,但卻非常好騎的R1150RS

然而無論是1100或1150,超好騎以及超優秀的整流罩設計是RS讓人最難忘記的印象。事實上,在當時的RS給我的印象,一如所有未接觸過BMW的刻板印象;也就是既沒有漂亮的數據(最大輸出也才90多匹,和當時同級的日本車相比簡直是慘不忍睹!),也沒有帥氣的外型這樣。因此,對於RS的性能並不會有多好的想像。然而,啟動引擎之後,雖然其Boxer的震動確實在意料之內,但其他的印象則是完全在意料之外!

首先,由於試騎的地方在日本,因此加熱把手(這在當時是只有BMW才有的設計)的貼心就讓我的雙手不會凍僵(對,你可以說台灣沒那麼冷,所以有沒有無所謂。但會這樣說的話,就表示你很少上高山騎車,也很少在寒流來臨時使用摩托車。)。而由於當時還下著細雨,因此更讓我吃驚的就是,只要有在行進,雨水竟然不會打溼身體!這樣的整流效果與設計在今天或許已經不是太難的問題,但對於當時只有馬力至上,以及帥氣跑車線條才是唯一的我來說,這已經不是一個太誇張可以形容了!再來,雖說其最大出力還不到100匹,然而完全不費力的加速以及中速域內的強勁再加速性,都是讓RS完全不會輸給任何一輛日系車的地方,更讓我徹底改變了對BMW Boxer引擎的看法。

2005年誕生的R1200ST擁有相當特殊的車頭造型

在’04年R系Boxer引擎再次增加排氣量為1200cc之後(R1200GS),後繼機種變更名稱為R1200ST(實際誕生年為2005年,至2007停止生產)。不過,這個ST雖然一樣傳承著超好騎的魅力,但外型的設計實在讓人不知該說什麼是好…。好吧,或許有人就是喜歡這樣的外型。

終於,在2015年,BMW重新將RS以嶄新的面貌再次投入市場。而在這次的進化中,引擎當然是跟著使用了來自GS的水冷型式,因此輸出一舉來到了125hp的程度。而在前懸吊的部份,則是使用了具備電動調整的叉管型式,而非BMW向來自豪的Telelever®結構。

對於全新的R1200RS來說,動力的表現是讓我驚豔的第一個地方。與之前的機型相比當然無庸置疑。但其實和GS也是完全不一樣的感受。特別在低、中速域的表現,很明顯的與GS的性格不同。可說是特別加強了此一速域的表現。因此,對於走走停停的交通狀態;或是蜿蜒的中速彎道,這樣的設定是能夠非常輕鬆的悠遊著。再者,多種動力模式輸出的設定,想溫順或想熱血,一個切換就能體會截然不同的出力表現,的確讓人對這輛定位在旅、跑風格上的RS有著莫大的好感。

不過對新款的前懸吊來說,雖然並沒有讓人抱怨的地方,但對已經習慣Telelever®的老人來說還是感到有些遺憾。畢竟,那種紮實的路感所提供的高信賴性是會讓人上癮的。然而,BMW之所以捨棄其自豪的前懸吊結構而改用一般的叉管(其實一點也不一般,是具有多段調整功能的電子避震),除了是科技的進步所賜,應該也是考慮到車重上所做的妥協。事實上,同樣是一個按鈕就可以改變懸吊特性的本車,在輕盈的操控上也的確是之前的車型所無法望其項背的。而這種取捨之間,或許只有體驗過之前的機種的老屁股才會有所感觸吧。

更多照片

 

規格數據

排氣量: 1,170cm3
缸徑x衝程 101 x 73mm
壓縮比: 12.5:1
引擎型式: 水冷4行程 水平對臥雙缸 DOHC (8汽門)
供油方式: 數位電子燃油點火控制
變速方式: 往復6檔 濕式多片離合器(油壓式)
傳動方式 軸傳動
馬力: 125 hp / 7,750 rpm
扭力: 125 Nm / 6,500 rpm
頭燈: 鹵素雙大燈設計
儀錶: 數位化多功能儀錶(附檔位顯示)
車架形式: 三段式鋼管車架
前避震: 45mm倒立式前叉 (Dynamic ESA電子調校) 140mm行程
後避震: 單體油壓後避震 (Dynamic ESA電子調校) 140mm行程
(EVO Paralever®後懸吊結構)
前煞車: 雙320mm浮動碟盤、Brembo對四輻射卡鉗 (BMW進階版ABS)
後煞車: 276mm碟盤、Brembo雙活塞卡鉗 (BMW進階版ABS)
長x寬x高: 2,202 x925 x1,250mm
軸距: 1,529mm
座高: 820mm (坐墊高度可調)
裝配重量: 236公斤
油箱容量: 18公升(備用4公升)
輪胎(前): 120/ 70 ZR17
輪胎(後): 180/ 55 ZR17

※實際規格依原廠公佈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