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輛誕生於90年代的 Kawasaki ZXR400 H1,來自一個日本四大車廠各佔一方、摩托車技術逐漸起飛的時代。在電影“烈火戰車”中也出現在好幾個畫面。可惜的是,直至2002年,台灣才因加入 WTO 而開放大型重機進口,身在台灣的我們,就這麼錯過了日系四天王的黃金時代。

ZXR400的老大哥 – ZXR750。

在80、90年代,日本四大車廠:Kawasaki、Yamaha、Honda 與 Suzuki 展開了一場追逐速度的競賽。除了賽車場上的比拼,極速的挑戰也是各家車廠爭奪的頭銜。也因此許多直到現今依然眾所皆知的經典車款就此誕生,例如300俱樂部的 Kawasaki ZZR 1100、Honda CBR 1100XX 及 Suzuki GSX-1300R Hayabusa 等車款;也有馳騁賽道的 Kawasaki ZXR750、Yamaha FZR750、Honda VFR750R、Suzuki GSX-R750 等。

今天要介紹的 Kawasaki ZXR400,即是在這摩托車的戰國時代下,所出現的產物。在當時,各家研發的主要車款,排量幾乎都為1100cc、900cc、750cc及400cc。而這輛 ZXR400 雖然排量較小,但在當時也是一輛不可輕視的速度機器。下放許多來自ZXR750自賽事中發展的最新科技,如K-RAS 沖壓空氣進氣系統、K-CAS 冷卻散熱系統、KIS-ARM 輕量高剛性搖臂、K-BALL 後扭矩控制系統等,加上那具可輸出59匹最大馬力的水冷 DOHC16 氣門四缸引擎,據說在當時許多750cc級距車款碰上 ZXR400 都得敬畏三分。

相隔近30年,Kawasaki 推出 Ninja 400 作為輕量級的運動車型,儘管那具出力猛爆又聲浪悅耳的四缸引擎已不復存在,儘管 Ninja 400 流線、銳利的現代感線條取代了 ZXR400 圓潤的車身曲線,但從同樣的萊姆綠與 Kawasaki 字樣還是能看出兩輛車之間的淵源與傳承。

圓潤的車頭,搭配方正的車尾線條,90年代的設計造詣深植這輛車的DNA。

碩大的風鏡創造極佳的視野。

雙圓燈的設計在ZXR400上持續到1991年,改款後的ZXR400代號改為L開頭,並將車頭燈改為單一蝶型燈。

K-CAS冷卻散熱系統隨著車速提高將空氣透過導管送至汽缸蓋上方,利用空氣抑制引擎溫度提升。

戰鬥感十足的環狀式指針儀表、預載可調的前叉透露這輛車的不凡。K-CAS 的空氣導管則是讓人想不注意都難。

置於三角台下的手把創造極為運動化的騎乘姿勢。

從原裝配置的防甩頭就能看出這輛車在高速延伸性絕非等閒之輩。

大面積的水箱為高轉速的四缸引擎創造極佳的散熱效果。41mm的金色倒立前叉,除了支撐性極佳外,視覺上也相當霸氣。

雙邊雙活塞卡鉗與浮動碟盤的配置對比現在300、400級距車輛實屬難能可貴。

不惜重本使用鋁合金車架以降低重量與提高剛性。

排氣管有三層內隔空間消音設計,後煞車為單活塞卡鉗,懸吊系統則為掛瓶式單槍可調避震器與多連桿。

後記

雖然說ZXR400對90後的筆者我有些陌生,但在面對這輛年紀比我還大的車時,還是不由自主的對它產生讚嘆與仰慕之情。讚嘆在30年前就有如此先進的造車技術,讚嘆時隔30年這輛車還是完美如新,仰慕它是現今幾乎不存在的小排氣量四缸純跑車。隨著科技與人類思緒的進步、環境與法規的變化,造車時的考量不再只是不顧一切的壓榨出最大馬力、挑戰更高的極速;取而代之的是引擎運作效能、環境友善等等。雖然環境保育可謂當務之急,但不免也讓人感嘆現代的車似乎不如ZXR400那個時代的車那麼純粹、那麼放蕩不羈了。在電能摩托車逐漸取代內燃機摩托車、人類不再需要駕駛車輛而由自動駕駛取代的趨勢下,還有多長的時間能讓我們這些血液中帶著汽油的騎士們盡情享受操控與速度所帶來的快感呢?

車輛提供

奇司技研
地址: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356號
電話: (02)-29928696
延伸閱讀:Kawasaki職人精神。新莊奇司技研

拍攝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