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由台灣本田所導入的X-ADV為車壇投下一記震撼彈,全新的跨界概念與極具跑格的設計風格吸引了大量粉絲,兼具性格、運動性與便利性的設計也使得X-ADV在路上的能見度也越來越高。

延伸閱讀:穿梭絕壁的山羊。2017 HONDA X-ADV 

今年台本引進2018小改款X-ADV,除了外觀配色的更動,更在新車款中加入了G-Mode越野模式與HSTC循跡控制系統,大幅提高X-ADV的越野運動性能。

此次路線自大溪威斯汀飯店出發,行經台三線與內灣至終點司馬庫斯。路線的設定提供了深入測試X-ADV在高速、低速山道與非鋪裝路面性能的機會。也因為活動規劃,此次筆者分配為雙載,因此又能夠體驗這輛車的雙載舒適性,而雙載舒適性剛好也是多數X-ADV潛在買主的考量點。

在經過新車介紹與行前說明會後,一行人開始向司馬庫斯前進。在路線前段的臺三線上,X-ADV開始小試身手,745cc的雙缸引擎所爆發的低轉扭力在短直線上發揮得淋漓盡致,車前所搭載的320mm雙輻射卡鉗也能在進彎前毫不費力的慢下這238公斤重的龐然大物。儘管在動力與制動力上的良好搭配,X-ADV的過彎傾角略顯不足,雙載下的右彎若速度稍微快一點,容易磨到中柱。

然而,傾角的不足絲毫沒有減去在臺三線上騎乘X-ADV的樂趣。高重心的設計使X-ADV變換方向的能力極佳,快速的左右傾倒對X-ADV來說輕而易舉,加深傾角也不需要額外的心思,一進彎車輛就很自然的隨著重心的移動傾倒,且傾倒速度快速,反應靈敏。

轉往尖石後,隨著海拔慢慢爬升,路面狀況也慢慢變差。而強調運動與越野性能兼具的X-ADV,自然也讓人對於X-ADV在處理通往司馬庫斯的殘破水泥產業道路的性能充滿期待。然而,X-ADV的越野性能並非讓人非常滿意。為提高運動性而用的短行程懸吊大幅犧牲了吸收坑洞路面撞擊的能力,儘管坑洞並不深,稍微帶有速度的通過就有極高可能會觸底,對騎士和車輛都是莫大的負擔。越野專用的G-Mode縮短離合器接合時間,有效避免了DCT接合過慢,越野時後輪動力銜接不上的問題。

由於行前幾天都在下雨,山上濕氣重,路面還是處於半濕半乾,再加上掉落的碎石沙土,路面抓地力並不好。幸好,2018年式的X-ADV搭載HSTC循跡控制系統,能在車輛打滑時介入並穩定車輛。X-ADV上的HSTC分為第一、第二段與全關,每次重新開啟電門都會重置回第二段。雖說是為提高安全性的配備,但X-ADV上的HSTC略嫌過於神經質,只要偵測到後輪開始滑動,就會以斷油的方式介入,然而介入的時間過長,雖然有效讓後輪緊抓路面,但卻會明顯感受到速度的落差。

LED頭燈與手動高低可調風鏡

另外,濕氣重加上高海拔,帶來的就是濃濃的霧。過了內灣到轉往司馬庫斯的小路這段路程,路上霧極濃,能見度僅約5公尺,而X-ADV所搭載的LED頭燈對霧的穿透性不足,一路上可說是摸“白”前進。到了回程時經過夜晚的台三,也可明顯感受到大燈的不夠力,過於聚焦的光型與亮度的不足,這種情況其實常見於搭載白光LED燈具的車種,也是X-ADV美型大燈設計下,實用度稍微可惜。

另一個較為可惜的是,在Off-Road上,由於道路相對顛頗,後座設計不夠友善。因此雙載的過程,後座容易也因X-ADV坐姿挺,加上狂野的加速性,在加速時後座乘客容易往後倒,可抓住的後扶手位置並不舒適,要抵抗強力的加速也必須出蠻大的力支撐。當然,抱著前座多少可以降低這樣的感受,這也是另外一項額外加分(?!),但在一般ON-Road上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寬大的坐墊與止滑的材質,乘坐上還是很舒適。

X-ADV是筆者初次體驗摩托車上的DCT,相較於傳統變速箱,DCT的確是魅力十足。動力銜接順暢,在2018年式車款上幾乎感受不到任何進退檔的頓挫,按鍵式的換檔操作上也非常直覺。唯一能挑惕的點就是進檔過早,在低速彎常常在彎中突然進檔。不過,切換為手排模式就能避免這樣的情形發生。

X-ADV是一輛樂趣十足且貼近生活的車,若你想成為路上的焦點、熱愛探險、跑山又不想費心於操作離合器,X-ADV會是很棒的選擇。不過,在其所強調的越野與運動兩項特點下,運動騎乘絕對是比較適合的。

車體細節

41mm倒立式前叉、320mm雙輻射卡鉗與凸顯越野性能的引擎護板
儀表板與G-Mode按鈕
手持式油箱蓋
與車身線條融為一體的排氣尾管、手煞車與後煞車分別獨立
碩大的椅墊搭配防滑材質
辨識度極高的尾燈